3月中旬,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传统手工茶,洞庭山碧螺春正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光——每500克特级“独芽”需要采摘7万颗左右的芽头,采茶工们要在晨光熹微时开始劳作,与时间赛跑,保留最鲜嫩的春意。
在苏州市吴中区非遗传承基地,43岁的吴海军正俯身查看萎凋中的青叶。他如许多东、西山农人一样,数代以碧螺春茶为营生。然而与别的茶人不同的是,尽管指尖留着经年炒茶形成的茧花,但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的他却能用专业的商业术语分析市场:“我们与普通茶农不同,既要守住碧螺春的古法工艺,又要构建现代经销网络。”他身后的荣誉墙上,“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”证书旁,还张贴着数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“国字头”机构颁给他的获奖证书。
“茶行业有个残酷的时间法则:上游现钱收鲜叶,下游账期拖半年。”吴海军解释,每逢新茶季,像他这样规模的企业,每天需要收七八十家茶农累计200亩以上茶园的鲜叶,这些鲜叶款必须当日结清,然而发往北京、上海等地的精品茶,快则三五个月,慢则到年底才能回款。这个看似简单的资金错配,在年销售额超千万的体系里,会裂变成百万级的周转缺口。
三年前的谷雨时节,浦发银行苏州分行高新区支行的尽调团队踏着青石板路而来。银行客户经理记得初见场景,茶厂会计正用算盘核对账目,炒茶间老师傅的铁锅火星四溅,而吴海军手机里不断响起大客户的业务电话。经理表示,“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强烈碰撞,让我们意识到不能简单套用常规风控模型。”
展开剩余44%“我们调研发现,像吴总这样的涉农小微主体,痛点不在市场而在资金周转。”银行客户经理回忆道。彼时,浦发银行正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,推出了较低利率的个人经营性贷款。
经过测算茶叶库存周转率、经销商信用记录,结合吴海军茶厂的规模体量,浦发银行评估后决定向吴海军发放100万元个人经营性贷款。这笔低利率的普惠助农贷款,相当于提前兑现了数千斤特级碧螺春的未来价值。
作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力量,浦发银行苏州分行立足苏州城乡融合发展特色,以助农贷款为抓手,以普惠金融为支点,创新“金融+产业+生态”服务模式,精准赋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,助力打造新时代“鱼米之乡”新图景。
从阳澄湖畔的蟹塘到洞庭山间的茶园,从数字普惠的“云端服务”到田间地头的金融驿站,浦发银行苏州分行正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,书写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“苏州答卷”。未来,其将继续深耕本土,让金融“活水”持续滋养江南沃土,绘就城乡共富新画卷。(王岚)
(注: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,仅供参考)
发布于:北京市